【绩效公示】2024年度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2024年度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省财政厅: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决策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湖南省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湘财绩〔2020〕7号)《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4年度省级预算部门绩效自评和部门评价的通知》(湘财绩〔2025〕2号)等文件规定和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有关要求,对2024年度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了绩效评价,现将评价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专项概况
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资金是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依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湖南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若干财政支持政策》《湖南省财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等有关规定,专项用于支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相关重点项目和重要工作的资金。
(二)资金支持范围
湖南省2024年度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包括:
1.补助类项目。支持重点产业项目、重大平台项目、贷款贴息等项目,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重大扩能提质升级项目等有效投资项目。
2.奖励类项目。重点支持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智赋万企”重点项目实施、重点产业链(群)培育壮大、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相关的奖励类等事项。
3.省委、省政府确定需要支持的其他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
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一)专项资金申报组织及管理
依据《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湘财企〔2023〕31号),项目申报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关于做好2024年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湘工信财务〔2024〕231号)文件为基准,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无偿补助及奖励等,并由省工信厅会同省财政厅共同完成项目评审、资金分配、项目公示、资金下达等流程。
(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2024年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资金预算总额为135,456万元,实际使用136,026万元(含负指标570万元),其中省委省政府重点事项及切块资金31,685万元、奖励类项目57,888万元、重点产业项目39,413万元、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7,040万元。
(三)专项资金下达情况
纳入本次绩效评价范围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资金实际为131,866万元,不包含切块资金4,160万元。专项资金分5次下达:
序号 |
指标文 |
文号 |
纳入本次评价范围内的金额(万元) |
下达时间 |
1 |
关于下达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认股金的通知 |
湘财企指〔2023〕89号 |
8,750 |
2023年12月21日 |
2 |
关于下达2024年第一批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资金(重大议定事项、奖励类项目和验收类项目)的通知 |
湘财企指〔2024〕34号 |
24,150 |
2024年6月28日 |
3 |
关于下达“2024 世界计算大会”经费补助的通知 |
湘财企指〔2024〕67号 |
600 |
2024年9月18日 |
4 |
关于下达2024年第二批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资金的通知 |
湘财企指〔2024〕77号 |
59,403 |
2024年9月30日 |
5 |
关于下达2024年第三批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资金的通知 |
湘财企指〔2024〕83号 |
38,963 |
2024年9月30日 |
合计 |
|
131,866 |
|
(四)项目整体情况
纳入本次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资金评价范围的项目共计1027个,资金总额131,866万元。截至2025年4月15日,市县财政部门收到省财政下达专项资金共计131,866万元,资金到位率100%;项目单位共计收到市县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共计124,992.4万元,资金到位率94.79%。项目拨付到位资金中已支出金额117,249.32万元,资金执行率93.81%。
三、绩效评价实施
(一)明确评价内容
1.评价对象。2024年度省级预算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资金131,866万元,不包含切块资金4,160万元。
2.评价内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主要包括市县是否及时拨付资金、项目单位承诺的相关配套资金是否按时到位;资金使用单位财务制度是否健全、会计核算是否规范、资金管理是否严格,是否按计划使用资金,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项目投资和建设任务,有无资金缺口或结余,有无浪费行为,有无挤占挪用或套取资金等现象。年度目标完成情况,主要包括项目立项论证充分性;项目实施规范性(包括项目单位申报资格合规、申报材料客观真实、申报项目与有关规定相符等情况,项目单位是否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项目实施支撑条件等情况,项目调整、完成验收、终止等过程是否按规定履行相关手续等),各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二)设立评价指标
1.评价指标。根据《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的相关要求,评价指标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方法,主要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4个一级指标满分100分,其中项目决策指标10分、项目管理指标25分、产出指标25分、效益及满意度指标40分。一级评价指标评分分数分布详见下表:
一级评价指标评分分数分布表
一级指标 |
决策 |
管理 |
产出 |
效益及满意度 |
分数 |
10分 |
25分 |
25分 |
40分 |
2.评价等级。评价等级分为优、良、较差、差四个等级,根据评价分值,确定评价对象对应的档次。具体评价等级详见下表:
绩效评价结果评分分值对应的评价等级表
评价等级 |
优 |
良 |
较差 |
差 |
评分分值 |
90分(含)—100分 |
80分(含)—90分 |
60分(含)—80分 |
60分以下 |
(三)绩效自评情况
根据省财政厅统一部署,2024年度省级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资金已纳入其开展的3年期(2022-2024年)整体绩效财政评价范围。为统筹评价资源、避免重复检查,省工信厅2024年度绩效自评工作以线上审核为主,原则上不另行组织现场评价。本年度绩效自评主要流程如下:
1.项目单位自评。2025年3月14日,省工信厅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度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要求项目建设单位按质、按时完成绩效自评,并在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项目管理系统填写2024年度专项资金绩效自评表、基础数据表、项目绩效内容、调查问卷,上传盖章后的绩效自评报告(含相关佐证材料)。
2.市县主管部门自评。各市州、县(市、区)工信部门对项目单位报送自评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线上审核,并对项目绩效完成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在核查无误的基础上对项目资金拨付、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根据核查分析和现场评价情况,分专项形成专项资金绩效自评综合报告,并将2024年度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及打分表上传到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项目管理系统。
3.省工信厅线上评价。2025年3月至4月,省工信厅组织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依托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项目管理系统,对纳入本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范围的1027个项目(131,866万元)统一开展线上绩效评价,重点核查资金使用及管理规范性、绩效目标完成度、执行进度匹配性等。
4.形成省级绩效自评报告。省工信厅根据线上审核及现场评价情况,对项目资金管理、使用,项目单位建设、产出及效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四、专项资金绩效情况
2024年,我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三大标志性工程”为引领,扎实开展“八大行动”,加快“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坚持主体数量、发展质量“双量提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构建湖南工业经济增长的“第二曲线”,全力以赴稳定增长,2024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态向好”的特点。
(一)稳主体强增量,工业底盘持续夯实。2024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对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培育成效明显的市州、县(市、区)实施奖励。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工业企业增量提质,全省实有企业主体达210万户,“四上”企业突破6万家。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85家,净增602家,总量稳定在2万家以上,工业经济底盘持续夯实;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长7.9%,支撑作用凸显。市州示范引领作用增强,长沙市抓创新增优势,三一重卡、中伟新能源、希迪智驾等5家企业登上2024年全球独角兽榜单。邵阳市开展“双亿”“双百”提升行动,实施投资过亿元项目192个,新增过亿元企业107家。
(二)抓项目促倍增,产业动能加速释放。大力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2024年,安排39,413万元资金支持216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培育优质项目,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工业经济对全省GDP增长贡献率达41%,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突破50%;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2%,占工业投资比重提升至29.8%,产业结构与增长动能同步升级。纳入省工信厅调度的1400个制造强省重点项目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7.64亿元,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梯度发展格局。“十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63.9亿元,长沙广汽埃安、湘潭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建成投产,邵阳邵虹基板玻璃新产线“满产满销”,益阳信维多层陶瓷电容器量产,娄底硅钢、郴州锂电新能源、常德轻工纺织加快迈向千亿产业,项目“硬投资”正加快转化为发展“硬实力”。
(三)强链群建集群,产业能级显著跃升。强化标志性工程建设。2024年,投入资金近6,600万元推动“链主、链长、链生态”链群协同机制,推动重点产业集群提质升级,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集群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全省第五个“国字号”集群突破;长沙、株洲、湘潭等地新培育7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增数居全国第2;张家界市动植物提取、永定区莓茶精深加工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对象。2024年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长9.5%,高于规模工业2.2个百分点。安排资金3,200万元激励市县支持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建设,加速培育优质企业。湖南钢铁、三一集团、中联重科、湖南裕能等入围世界财富500强或中国企业三类500强,中车时代半导体、湖南三安半导体成为国家“链主企业”,蓝思科技全年营收迈过700亿元门槛。
(四)攻技术促转化,创新生态日趋完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024年集中安排资金26,128万元用于“五首”产品奖励项目和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攻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年新认定“五首”产品179个,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38.9%,形成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五首”产品;67个项目进入国家产业基础创新发展“揭榜挂帅”项目笼子,滚动实施省级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69个,突破了高性能液压阀等一批关键技术,共计申请专利454项,授权专利208项,诞生了大型民机车架式起落架、碳化硅晶圆双面抛光设备等一批“首台首套首创”标志性成果。安排近1,000万元奖励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认定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0个,建设首批计算产业生态创新中心10个,新材料中试平台26家,企业技术中心259家,形成平台体系支撑。
(五)树标杆育品牌,质量优势持续巩固。2024年安排资金2,400万元用于奖励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全年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4家,居全国第5、中部第1,累计获评72家,居全国第6、中部第1。深入实施制造业“三品”工程和卓越质量工程,突出高端化引领,安排资金近4,300万元奖励制造业“三品”标杆企业与工业设计中心。在消费品、原材料领域分别认定“三品”标杆企业40家,新增省级质量标杆企业90家,全力推动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83家,长沙入选第一批地方推进工业设计赋能中小企业典型案例;认定第一批15家湖南省传统优势食品产区,新增省级标杆企业90家。
(六)赋智能建算力,数字转型纵深推进。2024年集中资金15,465万元推进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智赋万企”行动,加快数字技术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绿色智能计算产业全年产值突破8,520亿元,中车时代半导体、三安光电入选国家链主企业。新认定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4家、标杆车间60个,7个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通过验收,9家企业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长沙入选首批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国家“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株洲、娄底入选第二批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三一重能叶片工厂成为全球“灯塔工厂”。全省算力规模超7000PF,智能算力达2000PF,超算算力居全国前列。全年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15.6万家、智能制造企业1195家、智能制造产线2069条、智能工位1.49万个。
(七)降能耗优结构,绿色发展步伐加快。安排资金4,300万元奖励工业绿色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绿色制造体系。2024年湖南全省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9%。湖南长沙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等58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等9家园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全年新增省级绿色工厂195家、绿色园区16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5家,全省绿色园区培育比例达52.7%,助力驶入绿色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八)促融合搭平台,人才支撑不断强化。安排资金近4,000万元用于支持湖南省重点产业链群产教融合项目,构建产教融合创新生态。创新开展校企合作“双进双转”活动,线上线下常态化征集发布企业技术需求和校企合作专家清单,为校企精准“牵手”牵线搭桥,组织500多家企业带着问题走进高校,300多个高校专家团队带着成果走进企业,促成校企合作项目415个、合同金额4.8亿元,未来三年将新增产值160亿元。
五、评价结论及指标分析
本次绩效评价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采取线上评价方式,从项目决策、管理、产出、效果四个方面进行了总体评价。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对照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2024年度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得分为96.54分(详见附表2),评价等级为“优”。
(一)项目决策指标
项目决策指标共设2个二级指标,即项目立项、绩效目标,该指标共设10分,得分10分。
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项目实施申报及评审环节严格遵循合规要求,全流程贯彻公正、公开、透明原则;充分结合历年项目申报数据与实施成效,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和实践经验总结,对目标进行科学分解与量化,确保目标体系既具可衡量性,又符合实际工作推进需求。
(二)项目过程管理指标
项目管理指标共设3个二级指标,即资金管理、资金投入、组织实施,该指标共设25分,得分22.13分。具体指标明细如下:
1.资金管理
资金使用合规、分配合理: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资金的分配及使用符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未发现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2.资金投入
(1)纳入本次评价范围的项目资金预算为131,866万元,截至2025年4月15日应到位131,866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24,992.4万元,资金到位率94.79%。主要原因为部分市县财政部门延迟拨付。此项指标扣0.26分。
(2)预算执行率:纳入本次绩效评价范围内项目实际拨付到位资金124,992.4万元,实际支出117,249.32万元,资金使用率为93.81%。主要原因为部分项目推进与资金使用计划存在阶段性差异。此项指标扣0.31分。
3.组织实施
(1)管理制度健全:专项资金均出台了对应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项目单位均已制定或具有相应的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
(2)项目执行基本合规:各级工信部门和项目单位在项目发生重大调整时均按相关审批程序报批,项目资料归档完整,基本按时完成绩效上报、绩效整改等工作。截至2025年4月15日,23个项目暂未在项目管理系统上传绩效评价资料。此项指标扣2.3分。
(三)项目产出指标
项目产出指标共设4个二级指标,即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产出时效、产出成本,该指标共设25分,得分24.41分。具体指标明细如下:
1.产出数量
(1)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2024年,全省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85家,超额完成新增1000家以上的目标任务。
(2)算力设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24年全省算力规模超7000PF,省际出口带宽提升26%,进一步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3)5G基站建设数量:2024年新建成5G基站3.2万个,累计建成5G基站17万个,全国排名第8。
(4)新培育省级单项冠军企业数量:着力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2024年新增179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新增24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居全国第5、中部第1)。
2.产出质量
(1)十大产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比例:大力实施“项目大谋划、谋划大项目”行动,2024年“十大产业项目”实际完成投资363.9亿元。
(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2024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3%,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全年呈现“高开稳走”增长态势。
3.产出时效
(1)项目实施及时性:纳入本次绩效评价范围的项目共计1027个,存在2个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或进度滞后,且未及时向工信部门报备的情况。此项指标扣0.5分。
(2)专项资金下拨时间:各批次专项资金均按照年初计划下达。
4.产出成本
(1)重点产业项目财政资金补助比例:重点产业项目(含重大平台项目、验收类项目)补助资金额共计39,413万元,项目设备投资总额154.71亿元,财政资金补助占项目设备总投资的2.55%。
(2)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财政资金平均补助金额: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121个项目支持金额共计7,040万元,项目财政资金平均补助58.18万元/个,未达预期目标60万元/个,主要是受实施内容与资金规模调整影响。此项扣0.09分。
(四)项目效果指标
项目效果指标共设5个二级指标,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该指标共设40分,得分40分。具体指标明细如下:
1.经济效益
(1)全省软件业营收规模:2024年全省软件产业营收达2600亿元,同比增长13%,全省工业软件呈现出产业快速增长、技术创新持续迭代、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等特点。
(2)重点产业项目带动企业设备投资情况:2024年重点产业类目专项资金带动企业设备投资共计154.71亿元,专项资金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带动企业设备投资。
2.社会效益
(1)重点产业项目促进企业税收稳定增长:根据项目管理系统统计数据,2024年重点产业项目216个,实际缴纳税收107.97亿元,超出预期目标值。
(2)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促进企业税收稳定增长:根据项目管理系统统计数据,2024年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实际缴纳税款17.71亿元,2023年实际缴纳税款14.93亿元,整体较上年度增长18.65%。
3.生态效益
(1)对绿色制造生态建设的推动作用:2024年新增省级绿色工厂195家、绿色园区16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8家、绿色园区9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全省绿色园区培育比例达52.7%,助力驶入绿色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2)节能监察诊断能力提升效果:2024年湖南全省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9%,为实现“双碳”目标筑牢工业底盘。
4.可持续影响
创新能力提高情况:2024年67个项目进入国家产业基础创新发展“揭榜挂帅”项目笼子,滚动实施省级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69个,突破了高性能液压阀等一批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5.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对预算支出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根据企业系统填报的问卷调查情况,获得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资金支持的项目单位满意度和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满意度为99.2%。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市县专项资金拨付效率有待提升
本次核查发现部分项目存在专项资金未到位或到位金额不足的情况。主要原因是部分市县财政部门财政资金下达流程延迟,导致资金到位不及时。
(二)部分专项资金配置效率有待加强
本次核查显示,部分已到位资金未能及时转化为项目实际支出,主要是部分项目在资金下达时,相关筹备工作尚未就绪,导致资金支出较晚。
(三)个别项目建设进度滞后于计划
经核查,存在2个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情况。主要因项目实施受客观条件制约,如设备生产周期延长致使采购进度延缓,进而影响项目整体投资进度。
(四)部分绩效指标未全面达成
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财政资金平均补助金额58.18万元/个,因该专项实施内容与资金规模调整,未达年初设定目标60万元/个以上。绩效材料报送不及时,23个高地建设项目因资料编制及系统操作不熟练,暂未在项目管理系统及时上传绩效评价资料。
七、有关建议
(一)优化资金拨付流程,提升下达效率。一是建立专项资金拨付下达“绿色通道”,对重点项目实行“即到即审、限时办结”,压缩非必要审核环节;二是实时跟踪资金下达情况,对滞后地区及时跟踪问效。
(二)强化项目前期统筹,提高资金配置效能。在项目申报阶段加强可行性审核,明确项目执行与筹备工作的时间衔接要求;建立资金使用预警机制,推动资金及时形成有效支出。
(三)完善项目动态管理,保障建设进度。对受客观条件制约的项目,指导项目单位制定替代或优化方案;建立问题项目进度台账,实施年度通报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进度滞后问题。
(四)强化绩效目标管理,提升执行质效。一是加强项目申报前的资金测算与可行性论证,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确保目标设定契合项目实施与资金规模。二是及时为项目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与答疑服务,明确绩效考核要求,确保绩效评价工作按时完成。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4月18日